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6月25日本财配资,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暨首届工程硕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举行。
“当我站在百兆瓦时级储能项目现场调试设备、参与方案设计,才真正读懂‘工程师’三个字背后沉甸甸的使命。”毕业生代表董震分享了自身的成长与收获,表达了入职联培企业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攻克关键技术的坚定决心。他号召同学们带着学院赋予的精神烙印,铭记“卓越工程师”的使命,以青春之力,筑牢强国之基。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今年1月1日施行本财配资,首次明确规定专业学位申请人可通过实践成果答辩申请硕士或博士学位。董震不仅是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工程硕博士专项的首批毕业生,也是重庆首位以实践成果申请硕士学位的毕业生。
2022年8月,教育部与国资委联合启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试点,重庆大学是西南地区唯一首批入选高校。2023年6月,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正式揭牌,开启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探索。3年实体化运行,重庆大学高位推进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两江院区和智谷院区,与30余家头部企业开展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
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卢义玉在致辞中表示本财配资,工程硕博士专项是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探索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新路径,首届毕业生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实践中淬炼成长。重庆大学校长助理、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李英民介绍了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三年以来的建设成效。
服务国家急需是重庆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鲜明导向。为此,重庆大学首创“N+2”战略领域聚焦模式:精准对接国家指定的智慧能源、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设备等“N”个急需领域,同时结合自身优势,主动布局智联网联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应用创新“2”个战略重点方向,锚定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的最前沿,高效整合校企、科研院所优质资源。当前,399名在读工程硕博士正聚焦这些核心战略方向,在校企构筑的实践平台上接受联合培养,成长为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的生力军。
据介绍,这套培养体系的核心在于深度的校企协同与系统化的改革支撑。重庆大学构建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校企合作模式,从招生、培养方案制定到研究课题选择,均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最终成果共享。同时,着力打通校企壁垒,推动师资互聘、课程共建、平台共享和政策协同。
重庆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学校按照“一企一中心”的布局,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结合自身工科特色,持续推进校企工程师技术中心建设,联合企业共建工程师技术中心,并合作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支撑“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此外还将携手企业举办全球视野下储能竞赛,推进组团式的国际交流合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本财配资
金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